第一百零八章科技时代的紧迫
1946年十月从西伯利亚入侵的寒潮开始席卷德国致使气温逐渐下降。因缺少煤等燃料,再加上生活物资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人民生活困苦。同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百分之十六的出生婴儿夭折。据统计,在1946年长达四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全德国死亡人数至少十万,冻伤、浮肿、患上软骨病、肺结核者达数百万。当时弥漫整个德国的是寒冷、饥饿、绝望和无助。
而就是这几个月,南洋国的招募计划得到了最顺利的发展。据统计,至少有三万德国工人在这个期间进入了婆罗洲,这还不包括随后而来的家属。这其中,克虏伯、大众、保时捷、亨舍尔等公司的工人及技师是最受欢迎的。
对于这些德国人来说,相比于透骨的严寒和难耐的饥饿,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简直象天堂。虽然他们可能暂时对大米的滋味不太适应,但这与饿肚子相比不算什么问题。而且,面包会有的,生活会好的。
其实,进入南洋国的并不只是德国人,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人也在不断涌入,一方面是陈jg等侨领的努力,另一方面则是马来亚动荡的局势。马共领导的抗日军拒绝将已经掌握的地方政权交还给英国人,所以,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战争。英国军队强行攻占城市和交通线,但也就是如此,马共抗日军在乡村郊外与英国人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并给予英国人很大的杀伤。
在表面上,南洋国与英属北婆罗洲的郭支队已经切断了所有联系,并在边境处驻有重兵,象是在防止战火蔓延。但实际上,武器供应和情报支援却一直没有中断,甚至相当一部分粮食都是由南洋国所供给的。这使得北婆罗洲的抗英战争打得最激烈,英国人尽管不断增兵,但也只能固守在主要交通线上,广大的农村成了他们望而生畏的死地。由于印度士兵的消极怠战,英国人越来越头痛如何能击败眼前这支实力很强的抗日军。
在沙捞越的原布鲁克王朝的后裔查理?温纳?布鲁克爵士怀着有可能为自己创立一个王国的希望和梦想,又对英国人的逼迫感到愤怒,遂被郭支队的情报人员所说服,投入了抗英的事业之中。公开宣布沙捞越独立,号召沙捞越的民众为独立而战。而在沙巴,郭支队努力争取当地的三大族群——卡达山族,巴夭族和毛律族的支持,将英国人拖入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长期消耗战。
而文莱被英国人重新占领后,也不再那么驯服,倚仗着已经建立起来的军队和警察,提醒英国人要重新考虑一九零六年签订的《英国文莱条约》,强烈要求废除英国握有苏丹王位继承决定权,并提出英国驻扎官的权力太大,应该将部分政权移交给文莱已经事实存在的民政当局。与之相对应的是文莱民族民主运动的逐渐兴起,出现了第一批政党。
在缅甸,民族主义领袖昂山在仰光的人群拥挤的集会上发表演说,他谴责英帝国主义为魔鬼,以此来鼓动群众。缅甸人已不能满足于英国自治领的地位或英帝国主义体制内的任何其他地位。缅甸人民自由同盟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英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并公开宣布它决心建立一个不受英联邦制约的独立国家。
尽管还没有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英国人却是焦虑的。据估计,至少有五万件武器落在未经批准的人的手里。而且人民自由同盟私自建立了一支军队,也令英国人感到恐慌。
印度阿三也不消停,1946年二月,印度水兵在孟买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反英起义,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暴力不合作运动,给英国在经济上以重大损失。
打击一个接着一个,日不落帝国变成了自己落帝国,而战后崛起的美国佬,却很惬意地看着昔日的老大手忙脚乱,眼看着就要变成自己的跟班。
一九四二年的惨败剥去了老殖民者身上的光环和荣耀,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使战后实力大损的老殖民者想恢复昔日荣光变得异常困难。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包括英国在内的大批盟国士兵们正在退伍复员,渴望着享受平和的生活,人心散了,很不好弄啊
英国人的日子不好过,荷兰人也难受得很。在爪哇岛与印尼共和派的对峙让他们进退两难,而且他们突然发现南洋国已经不知不觉与他们平起平坐了,甚至在东印度群岛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南洋国的支持。舰船的燃油需要向南洋国购买;军事行动需要南洋国配合,或者说是让南洋国保持中立;现在要对共和派采取封锁和经济制裁的手段,也需要南洋国的海军帮忙。
黄历笑了,荷兰人不傻,一个爪哇都搞不定,哪还敢来惹南洋国这只老虎。封锁和经济制裁啊,很好,不错,给你们点面子,答应了。嗯嗯,到年底,荷兰人的军队要突破十万了吧,快点与印尼共和派开战吧,墨墨叽叽地谈判,有个屁用。
唉,荷兰人还真是有点傻,看不清国际形势的变化,也算不清这利益账。远隔重洋的,你又没办法向占领地填充人口,十几万人在海外作战,一天的花费是多少?印尼人就是靠游击,也能把你们耗死。当然,印尼人的游击,在黄历眼中看来不过是小儿科。等到关键时候,他要给印尼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没有刻骨铭心的恐惧,就没有平稳老实的时候,丫的,就是欠抽。
借助于后世的理论和知识,黄历最大的战略创举就是将控制与占领分离这个概念落到实处,降低了强国扩张的成本。以苏门答腊各邦为例,公路建设的推进,使各邦联系更紧密;联合银行的统一货币,又将各邦的经济牢牢控制在手中;联合警备部队,使得各邦的军事力量处于透明状态,谁想有乍刺之举,就得好好想想近在咫尺的南洋国强军。
当然,甜头也是有的。各邦的自治权力相当大,内政几乎是完全自己作主,收入也算得清楚,南洋国不占你半分。这样便满足了各邦的上层人物握有实权的心理要求,加上由于南洋国的斡旋和推动,各邦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成效,不满情绪也在日渐减少。
大棒加胡萝卜,又打又拉,苏门答腊各邦正在被南洋国牢牢地控制。而且,南洋国在接收第二批日式赔偿舰船后,又干了件漂亮事。粉刷一下,修理修理,在巨港召开了拍卖大会,对象便是苏岛各邦。别看这些小型舰船都是旧货,在各邦看来,却是很有吸引力的好东西。自家有了军舰,这地位不就提升了,况且各邦都有海岸线,也需要进行巡逻等项工作。
亚齐,这个独立倾向最强的邦,一下子就购买了五艘舰船。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寥内也相继出手,各买入二至三艘舰船。于是苏岛联合舰队建立起来了,主要负责马六甲海峡的治安巡逻以及各邦的海岸警备。
利益均沾,不吃独食。南洋国不仅当了一次二手贩子,赚了些外快,也让自己与各邦的关系更加融洽。这就是智慧,不一般的政治智慧,若是防贼似的,恐怕收到的效果反倒不好。
到了年底,坤甸船坞应该能造出千吨船了吧,自己研发制造终于走出了第一步,黄历对此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了紧迫。第一台电脑(庞然大物)已经诞生,世界上第一架取得适航证的民用直升机也已经出现,卫星,火箭,导弹,载人飞船……一个科技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南洋国这个新兴国家能够快步赶上,继续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吗?
可惜呀,自己不是科学家,只能对以后会成为主流的科学技术表示一下关注,却不能一下子使南洋国的科技水平提升上去。一个从头开始的国家,刚刚建立起薄弱的工业基础,一切都显得那么艰难。
黄历踱到窗前,望着对面的屋子,那里正在进行一次秘密会谈。一位参加过v—1导弹和v—2导弹研究实验的德国工程师,既不愿为疯狂轰炸过德国平民的盟军服务,更不愿为讨厌的俄国人效劳,而是在战后化名潜藏了起来,借着南洋国招募技术工人的机会,进入了南洋国。
想要依靠这个工程师造出制导精确的导弹,黄历并没有这种奢想,但这是一个开始。借鉴v—1导弹和v—2导弹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的试验了。哪怕造出来的导弹并没有太大的实用性,也会在研发过程中培养出一些专门的人才。在科学上,功利主义是大忌,黄历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也是有传承性的。。.。
更多到,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