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巴]
在随后举行的爰戚之战总结会上,当得知曹参的具体战法后,周勃输的是心服口服。
随即,当着众将的面,周勃对曹参深施一礼道:
“敬伯(曹参的字)兄果然机智,周勃自愧弗如。”
曹参忙还礼道:“周兄何必太谦,某这次也是侥幸而已。”
沛公打着圆场道:“二位都是英武之辈,下城的关头,前后虽有差,亦是彼此接近。”
随后,沛公站了起来,对着曹参和周勃,郑重说道:
“曹参、周勃听封。”
曹参、周勃立即整装,郑重站定,
“为表彰二位今天奋勇拔城,特授予曹参、周勃‘五大夫’爵位(注1),以资鼓励。今后,还当合力进取,多立战功。”
二人齐齐施礼,受封。
这就是沛公,知道该何时奖励,何时鼓舞,沛公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此时,开始显现出来。
随后,沛公对本次攻城有功人员,均给予奖赏。
当日,张榜安民,犒劳三军已毕,留下卢绾率三千军守城,看管俘虏。其余众军,在沛公的带领下,趁着夜色,向东缗进发。
因为据斥候探报,东缗城中,现仅有五千守军,其余尽往亢父增援去了。
当夜,沛公率队一路急行军,终于,在五更时分,部队赶到了东缗郊外。
望着黑暗中若隐若现的城楼,沛公令全军隐蔽接近,待到城门处,突然发起进攻。
东缗的守军,昨日刚接到爰戚失守的消息,又担心亢父那边的战况,秦军上下,人心惶惶。
让秦军守将更没料到的,会有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城外,包围了城池。
等到城上士卒发现时,沛公军已经过了护城河,涌到城墙下。
“有楚军,有楚军,快快登城。”
一时间,四城喊声响起,很多秦卒还在睡梦中,慌忙爬起,穿衣掼甲,操持兵器,忙乱中登城。
这时,晨曦已经微露,天边曙光初现,沛公军已经看清了眼前的一切。
东缗是个乡地,城垣不高,约有两丈余,勉强算得上是城墙。
沛公军连夜急行军,攻城器械还在身后很远的地方。
另外,沛公早就得到探报,得知这里的城垣不高,所以,提前给各军中配备了挠钩绳索,代替云梯作为攻城器物。
又是周勃,这支先头部队,率先抵达城下。
没等后续部队全部展开,周勃抓住时机,命虎豹突击队,将几十条绳索抛到城垣上,援索而上,三下五除二,就登上了城墙。
这次轮到周勃先登城了。不过,也没有打赌。
匆忙赶来的秦军,哪是周勃军虎豹突击队的对手,不到一刻钟,城墙占领,城门打开,大军随后蜂拥而入。
大军既然涌进了城,剩下的就是满城追逐秦军了。
一时间,砍的砍杀的杀,待到天色大亮时,四城已尽是沛公的部队,四千多秦军,弃械投降。
沛公纵马入城,命萧何张榜安民,晓谕百姓,秋毫无犯,与爰戚无二致。
沛公在府衙中坐定,众将纷纷过来汇报战果。
根据上报的俘缴数字,统计得知俘虏了四千多秦军。
众将等候沛公发话,对俘虏如何处理。
沛公思考了一会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对于秦军降卒,愿意留下来的编入军旅,不愿留下的,就地为民,编入户籍。”
“什么?这......”
这一决策石破天惊,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阵骚动。
沛公坐在那里,看着众将领,等待大家发表看法。
沛公的这一决定,其实他已经思考了一路。
离开爰戚的时候,卢绾问他,俘虏的三千秦军怎么处理时,因为没有仔细考虑,就让卢绾先羁押起来,等他拿下东缗再说。
一路上,考虑清楚了,才有了这个决定。
沛公心里知道,众将肯定要对此进行非议,所以,他需要借此机会,与大家说清楚。
果然,夏侯婴当先说道:“沛公,项羽那边,对待降卒那可是一律坑杀的。”
樊哙也说道:“是啊,秦军不也是坑杀么?当年长平之战,白起也是足足坑杀了赵军四十万降卒呢!”
周勃道:“这秦卒中,有很多老秦锐士,一旦收编,万一在军中闹事,或者起了歹心,对军将可是不利。”
曹参也道:“是啊,那秦卒可不比我们楚魏,都是死心塌地为秦效命的。”
沛公将目光看向萧何,等着他开口。
萧何见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才说道:
“沛公,对于这四千降卒,不杀他们,是正确的,让他们就地为民也是明智之举,我倒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沛公见此说,点了点头,又环视了一番自己手下的众将,才开口说道:
“按照商周以来的战争惯例,遇到俘虏的降卒,无非就是杀或者充为奴隶这两条路,即使为奴,也是随意可以杀的。”
“之所以坑杀,大多是外战,对方的士卒不易管理;其次,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粮草供给他们。”
“你们都知道长平之战,白起当年与赵军对垒的时候,军中已经供给困难,秦王不得不亲自跑到靠近前线的地方,动员全域的民众,拿出粮食来支援前线,为此,还给当地的百姓普遍赐爵一级,以示鼓励。”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运用出色的战术,才打赢了那次战役。说实话,当时的秦军,已经成强弩之末,谁胜谁负也在毫厘之间。”
“而赵军,除了廉颇与赵括之间的能力差距外,最主要还是输在后勤补给上,那时的赵军,已经断粮三日了。所以,赵军才不顾一切地进攻,因为他们耗不起了。”
“这才是长平之战的真相,赵军不完全是输在战斗上,而是输在后勤补给粮草不足上。”
“这时的秦军,自己吃饭都是问题,忽然多了四十万投降过来讨饭吃的赵军,白起能怎么办?”
说到这儿,沛公停了下来,看着大家。
注1:五大夫: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高于第五、六、七级的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号为“大夫之尊”,有赐邑三百家,此爵以上属于高爵。